揭开西洋铜板画作内的“中国文化热” “晚清风尚——东莞可园馆藏铜版画展”今日开幕

发表于 2020-06-17 14:01 来源:长岛旅游 发布者:长岛旅游 评论:0 浏览:244 分享

年4月25日,由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与东莞可园博物馆联合主办的“晚清风尚——东莞可园馆藏铜版画展”在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群贤堂展厅拉开帷幕。展览集中展示东莞可园博物馆馆藏铜版画精品,以铜版画这一迥异于中国传统书画的艺术载体,展现西方艺术家眼里属于中国的诗情画意、生活情趣,令观众亲见19世纪真实的中华世情,感受铜版画的细腻写实,领略艺术的经典玩味。


名园记忆历史变迁

“晚清风尚——东莞可园馆藏铜版画展”是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名园印迹系列展”之一,作为与各大古典园林携手推出、承载深厚文化底蕴与时代印迹的名园巡礼,以不同园林文化主题为载体,讲述其历史变迁及艺术特色,旨在唤醒观众对名园的记忆、焕发古典园林新活力。



本次画展展出的50余幅铜版画精品均来自东莞可园博物馆。东莞可园博物馆以东莞可园园林建筑为依托,收藏、研究和展示岭南古典园林建筑、“居巢、居廉”及岭南画派作品,传播岭南建筑文化和岭南画派艺术的专题性博物馆。东莞可园博物馆创建于1998年,前身为成立于1979年的可园管理所,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初步建立起符合办馆宗旨的,以“东莞可园张氏家族”、“岭南画派”、“岭南传统建筑”为主题的文物收藏体系。馆区于2008年建成,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岭南建筑大师莫伯治先生的最后建筑作品。目前,东莞可园博物馆已成为收藏、研究和展示岭南古典园林建筑文化、岭南画派书画艺术以及传统文化的,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专题性博物馆。



铜版画又称“西洋铜版画”,发明于15世纪,是一种以铜作版材的凹版印刷画。通过刀具雕刻或酸液腐蚀等手段使铜版的表面形成凹凸图样,运用机器压印办法使涂抹于钢版凹处的油墨或颜料附着在纸张上从而获得图样,具有重要的艺术、历史以及经济价值。 本次“晚清风尚——东莞可园馆藏铜版画展”展览分为两大部分:中华风貌、市井风俗。题材多样,涉及建筑、人物、风俗、场景、风景名胜等等。地域从北京、天津到香港、澳门,从中得以体察晚清中国的重大事项,窥得街头巷尾的市井风光,嗅得家家户户炊烟的清香,饱览社会民生百态。



铜板艺术晚清百态

铜版画传入中国已有二百多年历史,18至19世纪恰是欧洲铜版画发展的“黄金时代”。展览中的50余幅作品,正是出自这个时期,其绘画源于英国画家托马斯·阿洛姆。阿洛姆利用铜版画的艺术创作来展现晚清中国的风景、习俗、艺术、宗教仪式和政治体制,从而反映中华民族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差异性,以及东方古国的传统习俗与生活方式。希冀此展能让大家了解19世纪大清皇朝的社会、经济与文化,了解不曾久远的历史。


尽管画家托马斯·阿洛姆一生未曾涉足中国,但他借用他人的素描稿件,重绘中国,因而他笔下的中国带有西方特点,许多西方人正是通过他的作品了解中国。19世纪时,照相和电影技术尚未传入中国,这些细腻写实的画作填补了这段时期中国的图像出版空白,成为了当时欧洲有名的插图本中国文化教科书,藉由铜版画成功掀起一股“中国文化热”:在阿洛姆取材多元的作品中,坐落于广州的十九世纪中国商人别墅既体现江南园林的格局,又透露出岭南民俗、风物的独有韵味;山势峻峭的五马头山因蕴藏煤炭,借山脚下的北江,形成商业水运,如五马奔腾的群山跃然纸上;透过其笔触,还能一窥传统习俗的19世纪风貌,他笔下的孩子在重阳节这一天,身处郊外尽兴放起中国风筝,体会着农历九月初九放风筝这一习俗带来的愉悦乐趣;而在名为“瓜州水车”的作品中,具备巧妙结构、利用水力动能达到灌溉目的水车发明被细致还原,生动体现着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巧思......晚清中国的社会百态都在托马斯·阿洛姆的作品中焕发别样光彩。流金岁月,穿越铜板光影,本次“晚清风尚——东莞可园馆藏铜版画展”带领观众重回欧洲人笔下的19世纪中国,在令观众领略铜版画之艺术美趣的同时,也加强了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与东莞可园博物馆的合作,为成、莞两地的文化交流注入崭新活力。


 

展览信息

展览名称:“晚清风尚——东莞可园馆藏铜版画展”

展览地点: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群贤堂展厅

展览时间:年4月25日至6月24日

温馨提示:本次展览免费,需购买成都武侯祠博物馆门票

 


中国北方度假胜地:山东长岛
长岛渔家乐 点击链接 >>> https://www.quchangdao.com 长岛旅游

0 顶一下

对不起,您所在的会员组没有评论权限。
网友评论

鲁公网安备 370634020001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