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上午,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全市海洋强市建设工作新闻发布会,烟台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李传强出席发布会并对相关情况作了详细介绍。记者从会上获悉,2017年,烟台市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比上年增长10%以上,其中,渔业经济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增长9%。
烟台打造一流海洋强市 海洋生产总值破2000亿
推动海洋新旧动能转换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近年来,烟台坚持高标准编制海洋强市建设规划。组织起草《关于建设海洋强市的意见》,明确建设海洋强市的思路目标、实现路径和保障措施,长岛渔家乐聘请中国海洋大学编制了《烟台海洋强市建设规划》,通过深入考察调研,力争到2021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30%以上;形成2个过千亿产业,10个过百亿海洋龙头企业和20个海洋特色产业园区。近岸海域海洋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较清洁以上海域面积占比90%以上,海洋保护区面积占管辖海域面积的25%,海洋生态红线区、自然岸线保有率保持在40%以上。在全国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和泛济青烟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中率先走在前列。
12个涉海重大事项列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总体建设方案》。长岛国家公园(海洋类)试点、建设国家海洋生物医药新型产业集群、国家海洋牧场示范区和海洋产权交易中心4个事项列入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重点项目。全面启动全国首次海洋经济调查,对全市13000多家涉海单位进行了调查。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海洋生物产业走在全国前列。滨海旅游业向千亿元产业迈进,“寻仙”主题海上特色旅游项目正式启动。在全省率先开通市级水产品质量追溯平台,全市网上销售水产品15.5亿元。
全面启动20个“十三五”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项目建设,长岛旅游其中第一批16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2亿元,新增专利69项、行业标准2项,新增省级以上新产品5项,初步形成海洋产业链协同创新和孵化聚集创新的重要示范,预计全市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产值700亿元,增长16%。
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 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继“蓝鲸1号”在南海实现我国可燃冰开采领域零的突破,全球最大的第七代双钻塔超深水海上钻井平台“蓝鲸2号”在中集来福士建造完成。烟台市被工信部确定为全国五大海洋建造基地之一,是全国最大的海上深水油气平台建造基地,国内交付的半潜式钻井平台80%出自烟台,海工装备核心部件国产化率从10%提升到60%。杰瑞集团跻身全球石油天然气领域装备制造前三强,首个国家远洋渔船建造技术示范基地落户中柏京鲁。国内首座自主研发、建造的自升式和半潜式海洋牧场多功能管理平台在我市下水,国内首个自主设计的深远海智能化坐底式网箱在我市建造。目前在建和建成的海洋牧场多功能管理平台共14座,深远海智能化坐底式网箱在建2座,总投资1.3亿元。
重点推进总投资5.1亿元的8个重点项目建设,初步形成了以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为依托的海洋创新药物和医用新材料产业集群,山东长岛以新时代健康产业为龙头的海洋生物保健品和功能制品协同创新产业链。全国最大的硫酸软骨素原料生产和加工出口基地落户东诚药业,绿叶集团致力打造引领山东半岛乃至全国生物医药创新研发的核心载体,深海生物成为国内一流的多肽原料级供应商和健康养殖方案提供商。
实施海洋修复整治 建立海洋保护区
李传强表示,烟台市推进实施的蓝色海湾项目等17个海洋整治修复工程年内全部开工,总投资14.9亿元,拟修复岸线28.1公里。截止目前,牟平东部海岸带综合整治修复、小钦岛海岛综合整治、北长山岛半月湾东海岸整治修复等10个海域、海岛、海岸带整治修复项目已竣工。套子湾东部蓝色海湾整治行动项目到位资金7.69亿元,8月开工建设,已支出4.54亿元。
新增1处国家级海洋保护区,各类海洋保护区面积达到2572平方公里,占管辖海域面积的21%,保持全国领先。严格执行海洋生态红线和生态补偿制度,核准海洋工程项目13个,征收海洋生态补偿费1865万元,海洋生态红线区保持40%山东长岛渔家乐、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保持42%。争取围填海计划71.3公顷,其中落实烟台港国际商品物流区围填海计划指标45.562公顷。在全省率先推行港长制,133处人工渔港、自然港湾和渔船停泊点均设立港长。龙口渔港、养马岛渔港被列为省级渔港经济区试点,确保海洋生态环境保持稳定。
更多长岛旅游资讯:去长岛旅游网 www.quchangd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