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旅游产业纳入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整体谋划、开拓创新,引领县域经济转型升级,推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潍坊青州市、济宁曲阜市、青岛崂山区成功获评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拟认定临沂沂南县、烟台蓬莱市等15家县级单位为“山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稳步推进,亮点突出。
一是党政统筹科学规划绘制全域蓝图。省委省政府将全域旅游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强化顶层设计与制度安排,从政策制定、规划引烟台长岛领、推进体系等多方面为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省委省政府委托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编制了《山东省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省委省政府印发《大力推进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夜间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印发实施《山东省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8—2025)》《山东省精品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等,各市、县也积极编制出台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全省上下一盘棋,目标明确、科学有序、路径明晰。升级山东省政府旅游工作联长岛席会议,建立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担任总召集人的工作机制,营造各级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全民发动的良好格局。设立由省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的精品旅游产业专班,组建精品旅游产业智库和精品旅游促进会,设立3支省级精品旅游产业基金,总规模130.3亿元。济南等市出台了加快全域旅游发展的意见,日照、临沂等市确立了“旅游富市”“旅游立市”战略。青岛市崂山区成立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区委书记担任党工委书记,在全国树立了典型。全省有60多个县(市、区)召开全域旅游动员大会。
二是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产业融合。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构建“海陆统筹、城乡一体、区域协同、覆盖全域”的全域旅游发展版图。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以“好客山东”品牌为统领,将更多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美术馆和非遗传习场所纳入旅游线路,打造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及文旅融合精品旅游线路。培育济南明湖秀、烟台金山佛谕、威海神游传奇等精品旅游演艺活动,曲阜尼山圣境、青岛东方影都、济南融汇老商埠街区等精品项目实现开门营业。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创作《沂蒙山》等精品歌剧,推出沂蒙红色之旅等33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建成精品红色旅游景区49个。推动乡村旅游提档升级,省政府印发《山东省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工作方案》,编制了《山东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为全省137个县(市、区)编制了县域乡村旅游规划。截至目前,全省规模化开展乡村旅游的村庄已达3500多个,乡村旅游经营业户8.4万户,吸纳安置就业54万余人,61个村被原国家旅游局命名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今年又有10个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培育海洋旅游精品,大力发展青岛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滨海休闲度假酒店集群、葡萄酒海岸和齐鲁美丽海岛,建成4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42个省级旅游度假区、36个邮轮游艇项目,培育10个海洋旅游聚山东的旅游集区、10个滨海特色小镇(海岛),与海洋强省建设互动联建。大力发展新业态,全省已建成休闲垂钓基地113家,研学旅行基地156家,温泉滑雪基地137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51家,节会旅游项目49个,旅游演艺项目66个,自驾车房车营地73家,养生养老项目92个,邮轮游艇项目38个,低空飞行项目26个。
三是坚持共建共享持续优化山东省旅游发展大环境。持续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印发实施《山东省旅游厕所建设管理新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实施方案》,共计新改建2万多座旅游厕所。作为全国仅有的两个试点省份之一,联合高德地图建设了“山东省全域旅游全息信息服务系统”。强化旅游市场监管,开展旅游市场专项整治行动,落实出境游旅行社退出机制。联合省公安厅、省民政厅等12个部门多次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开展旅游景区“体检式”检查和暗访检查,实现A级旅游景区检查全覆盖,处理153家A级旅游景区。聚合各级各部门资源,组织开展“冬游齐鲁.好客山东惠民季”,积极推介冬季旅游产品和线路,引导冬季山东旅游景点大全旅游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