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风景怎么变成好日子 淄博市开展乡村旅游扶贫综述

发表于 2020-02-03 15:59 来源:旅游攻略 发布者:旅游攻略 评论:0 浏览:339 分享

山东省淄博市南山北水,自然风光得天独厚,山区面积占总面积达50%,被群山包围的村庄是贫困集中区域。大山阻隔了小山村,也保护了这些小山村。近年来,淄博市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山”理论,将乡村旅游与脱贫攻坚工作有机结合,走出了一条旅游扶贫特色路。

山村美了,乡亲富了。“旅游+扶贫”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而今,一幅幅脱贫攻坚的生动画面在徐徐展开,一张张生动明媚的笑脸在山乡田野绽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梦想正在淄博大地逐渐变成现实。

高位谋划乡村旅游“敲开”致富门

藏在深山里的风景,如何变成“摇钱树”?

淄博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张守君介绍,淄博市发展乡村旅游业坚持在因地制宜、创新求异上下工夫,将旅游与农业、工业、文化结合起来,跳出了“景点体验”这种传统模式,精心打造多元新业态综合体,将“全域旅游”“创意旅游”“情感旅游”“无景点旅游”等新业态融入乡村旅游发展,实现了三产的有机融合,进一步拉长了游客的消费链,为旅游扶贫的可持续推进开辟了宽敞大道。

高青县蓑衣樊村依靠村里的4000多亩湿地,创建了“水乡”旅游品牌,不但搞起了生态农业,打响了“大芦湖”大米、“稻田蟹”品牌,小黑牛养殖、2万吨有机肥生产项目也发展起来,旅游与生态农业和谐推进。

从淄博开往泰山的7053次绿皮小火车,近年来更成了“网红”。由于沿途村庄山水秀丽,一派田园风光,每年有20多万游客坐这趟最慢的小火车“上山下乡”。淄博市1山东旅游点0个重点贫困村中,有7个村都在这趟车沿线上。这些村庄发展生态农业、开办农家乐、销售农副产品,在2016年年底全部实现脱贫。

博山区上小峰村是山东省定贫困村,通过引进茶叶种植,除了春天赏茶观光外,还制茶、售茶。农产品变身旅游商品,旅游扶贫推动农业接“二”连“三”,一个“新六产”的农村产业体系已现雏形。

模式引领找准“美丽资源”打开方式

沉睡已久的“美丽资源”,特点各异,打开的钥匙不尽相同。淄博市摸索出了“以房养老”经营农村模式、“景区带村”扶贫模式、“资产收益”扶贫模式等三大乡村旅游扶贫模式,为唤醒“美丽资源”找准了钥匙。

“以房养老”经营农村模式通过“组织乡村、建设乡村、经营乡村”,目标是最终让乡村建设为乡村创造价值,使村庄能够自我经营,实现持久自主发展。

淄川区土峪村、东庄村和柏树村,空巢化严重,村两委干部带头,发动乡贤共同出资成立合作社,依靠村社内置金融进行资源整合,为多元化业态发展提供资金和空间条件。这种模式的组织,让农业价值链延伸到二、三产业,农民从土地上转型做服务业,合作社又提出“以房养老”,村集体把原先废弃的宅子收上来重新装修,发展民宿,让留守老人通过资金和房屋入股,优先获利,盘活了闲置屋院,提高了农民财产性收入。今年十一小长假期间,这3个村子的民宿入住率均达百分之百,一房难求。

“景区带村”扶贫模式以旅游区为中心,带动周边农村发展农家乐、农副产品经营和深加工,同时解决劳动力就业。

淄博潭溪山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风光秀丽,景色宜人。游客的大量涌入,带动了周边30多个村庄、300多家当地农家乐发展,直接和间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1000多人。景区与周边农家乐、农产品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产业链”日趋明显。潭溪山也因此被国家旅游局列为全国“景区带村”旅游扶贫示范项目。“潭溪山带动农家乐发展脱贫致富模式”已经编入山东全省乡村旅游培训教材进行推广。

“资产收益”扶贫模式是把国家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作为股金,按比例量化到村集体和贫困户,集体成立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对贫困户的股金实行不低于10%的收益保本,形成“资金变股金、贫困户变股民”的乡村旅游项目资产收益扶贫模式。

博山区在试点的7个村成立股份公司或合作社,通过700万元扶贫专项资金,撬动村级集体自筹资金267万元、农民分散资金和各类经营主体资金533万元入股,累计投资1500万元。其中,将中央扶贫专项资金折股量化,分别以30%和70%确权到村集体、贫困户,成立股份公司或合作社,依托蓬莱长岛渔家乐当地资源,带动农家乐旅游和特色项目建设。

上小峰村把国家100万元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作为股金,按三成和七成的比例,量化到村集体和贫困户,集体成立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对贫困户的股金实行不低于10%的收益保本,实现了“资金转换”旅游扶贫模式。

扶贫先扶智从最深处拔掉“穷根”

如何真正拔掉穷根,确保脱贫不返贫?

“授人以鱼山东旅游线路不如山东旅游网授人以渔。”张守君说,“想让口袋富起来,先让脑袋富起来,旅游扶贫必先扶智。‘引智’‘送智’尤为必要。”

淄博市把旅游人才培养工作摆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位置。5年共有700多人赴韩国、日本、西班牙、意大山东长岛渔家乐利、法国等国及中国台湾学习交流,大大提升了旅游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两年来,淄博市累计投入300万元实施“千人培训工程”,培训乡村旅游从业人员2200余人。乡村旅游带头人开阔了视野,为乡村旅游提质升级、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从“口袋鼓”到“脑袋鼓”,增强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后劲。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全国扶贫信息工作培训班、全国脱贫攻坚培训工作研讨班、第二期“南非农村发展政策与实践研修班”都把淄博的中郝峪村作为旅游扶贫现场教学点。

很多通过旅游人才培训武装了头脑的贫困户,凭借着好山好水好景致率先致了富,充分感受着旅游扶贫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据了解,淄博市将继续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力度,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着力提升乡村旅游品质,让更多的贫困群众分享到乡村旅游发展红利,把致富的饭碗牢牢捧在自己手里。

 

0 顶一下

对不起,您所在的会员组没有评论权限。
网友评论

鲁公网安备 370634020001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