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滨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事业的发展,从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和“转调创”的战略高度出发,把旅游业作为滨州市的战略支柱产业和先行产业加以培育。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引导相结合,整合各类资源,深化项目带动,统筹乡村旅游和美好乡村建设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将乡村旅游作为壮大旅游经济、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按照“政府主导、群众主体、企业融入、示范带动、突出特色、宣传促销”的总体思路,大力整合涉农资源,实施乡村旅游提质工程,实现乡村旅游既立“高峰”,又起“群山”。“高峰”就是丰富黄河岛、下洼冬枣园、鹤伴山等景区吃住行游购娱要素,做大做强,提质增效。“群山”就是以沾化冬枣、阳信鸭梨、邹平水杏、博兴草柳编等特色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为重点,按照“近郊依城、远郊靠景、突出特色、集约发展”的思路,结合生态文明村创建和扶贫工作,完善旅游厕所、停车场、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等公共服务设施,倾力建设一批旅游强镇、旅游特色村、示范户。形成“高峰”带着“群山”干,“群山”围着“高峰”转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
立足滨州资源禀赋,选准切入点,集中人力、财力、智力优势,围绕全域旅游发展和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形成了四种具有滨州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一是“农业+旅游”的后花园模式。以滨州万绿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金天地生态农牧有限公司、鑫诚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等为代表,以绿色果蔬种植、畜禽生态养殖、旅游休闲为一体,打造集科普教育、采摘垂钓、珍禽观赏、餐饮娱乐、旅游观光、农事体验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园区。二是“休闲+旅游”的度假区模式。以惠民县灵绣温泉森林公园、无棣秦口河水上游餐饮生态园、博兴地球村项目等为代表,以天然氧吧、芦荡湿地、果园垂钓等生态系统为依托,打造休闲度假区模式。三是“民俗+旅游”的文化旅游区烟台长岛渔家乐模式。以沾化区文化古城民俗旅游区、阳信三阳翰墨文化创意园、博兴草柳编“淘宝村”等为代表,以文化古城、翰墨书画、草柳编工艺为载体,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打造文化旅游区模式。四是“新农村+旅游”的美丽乡愁模式。以狮子刘片区乡村旅游集聚区、无棣县埕口镇水沟村、邹平县码头镇邵家村等为代表,依托区位和生态资源优势,打造“大地乡居”、“海上人家”等旅游品牌。
以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为主题,通过乡村旅游,观览生态美景、领略民俗文化、体验绿色生活、休闲度假娱乐、陶冶心智情操、凝结城乡情谊、促进农村发展。集中打造了开发区狮子刘村片区乡村旅游集聚区、无棣县埕口镇水沟村乡村旅游集聚区、码头镇邵家村乡村旅游集聚山东旅游点区等几个典型区域。整体设计既融合了齐文化、黄河及黄河古村山东的旅游文化、绿色生态文化的特点山东长岛渔家乐,又充分体现了本土性和国际化的有机结合。
按照乡村旅游千人培训计划,加大乡村旅游经营管理及服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思想认识、管理运作水平,有目标、有层次地组织乡村旅游经营管理者和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班。
目前,滨州市已创建25个省级旅游强乡镇和52个省级旅游特色村,41个山东省农业旅游示范点,17个山东省精品采摘园,32个好客山东星级农家乐和1个山东省开心农场;成功创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5个,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户3个、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9个和中国乡村旅游带头人20名,乡村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超过3山东长岛万。2015年全省乡村旅游现场观摩会在滨州召开,随后来自全国、全省140多个县市旅游部门来滨州交流学习乡村旅游发展经验。2016年9月份第二届中国古村镇大会在滨州召开,狮子刘乡村旅游集聚区成为古村镇大会的现场观摩点,尤其是永安古镇(魏集古村落)、黄河古村风情带等新兴乡村旅游点的打造,得到了古村镇大会各界来宾的一致认可。滨州市乡村旅游业呈现遍地开花,百花争鸣,各放异彩的良好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