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文化资源名气大、种类多,很多还在全国、全省具有唯一性,可一直以来,上述资源优势没能很好地转化为产业和经济优势。如何破解这种“守着金矿难淘金”的局面?记者从日前召开的济宁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得知,济宁首次提出创建文化旅游强市,而从资源大市转向产业强市,“创意”被视为那把开启变革的金钥匙。
文化旅游具有兴一业、带百业,一旦培育成熟就会长期持续受益的特性,经济新常态更让这一低消耗、低污染、可循环的产业具有不可替代的角色和地位,正因如此,统计显示,目前全国85%以上的市地、80%以上的县市区都在将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进行培育。作为儒家文化发源地,去年习近平总书记曾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济宁寄予殷切希望,但现状是,与先进地区相比,济宁还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和不足。
据济宁市市委书记马平昌介绍,去年,济宁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89%,而发达城市像北京、上海、深圳已达到13.2%、12%、9.8%,杭州的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更是达到2230多亿元、占GDP比重超过22%。即便在省内,济宁的旅游社会总收入、国内游人均花费、入境游人均花费、游客平均停留时间等指标也无一进入前三,与济宁文化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很不相称。
有文化就相当于有了故事,而一个有故事的地方最容易打动人心、嵌入记忆,只不过,在有故事和能够实现旅游资源区分度、从而直达游客心灵的好故事之间,无法简单地划等号。为了深度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和利用这篇文章,今年5月,济宁市党政代表团先后到泉州、福州、杭州、衢州进行学习考察,在亲眼目睹了一个个创新创意的真实场景后,考察团一行找到了答案——“只有用现代的、创意的方式对古老文化进行重新包装,才能被游客认可”。
听马平昌介绍,创意能够实现“有中生新”:泉州利用废弃的面粉厂、油厂山东旅游点、电视机厂等老厂房,建立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不仅化腐朽为神奇,创成国家4A级景区,还引进了创业设计、文化展示、老工业遗存等5大业态150家企业进驻,年创税烟台长岛收近7亿元;创意还能使普通物品“身价倍增”,深圳文博会展示的普通陶瓷产品,由于融入创意元素,售价翻了几番。“济宁谋划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必须把创意作为首道工序。”马平昌表示。
2007年,杭州在全国率先提出发展十大特色潜力行业的战略,把美食、演艺、疗养、茶楼、化妆、保健、运动休闲、工艺美术等多个行业都看作旅游发展的发力点,这些看似与传统旅游并无干系的行业成功地起到了延长逗留时间、增加消费、树立错位优势的作用。借鉴上述做法,针对目前济宁文化旅游产品总体处在观光、住宿、餐饮等传统型消费,游客只能“白天看景、晚上睡觉”的问题,济宁在最新下发的加快旅游强市建设实施方案中提出,用“文化旅游+一切”“一切+文化旅游”的方式加强创新创意开发,注重文化元素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大力实施演艺娱乐、文旅商品、出版印刷、动漫游戏、节庆会展、创业设计长岛旅游、研学培训、山东的旅游健康养生等“十大文旅产业培植工程”,打造文化旅游新业态。
为了让文化旅游产业能够成为各个层次劳动力创新创意思维的“众筹”平台,济宁还提出,降低进入门槛,完善激励政策,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为更多群众参与文化旅游开发和服务创造条件;重点培育一批文化创意产业骨干企业。对年销售收入首次超过500万元的文化创意企业、对国内外知名文化创意企业来济宁设立企业总部的、对引进知名文化创意人才的企业,给予奖励支持;今后3年,集中打造提升10个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培育引进100家大型文化旅游企业,孵化培育1000家小微文化旅游企业,做大做强文化旅游市场主体。
预计到2020年,济宁将山东旅游景点力争文化旅游产业规模、质量、效益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基本建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进入国家战略,把济宁建成儒家文明传承创新区和文化旅游发展示范区,建成国际著名文化旅游城市和全国文化旅游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