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推进“海上丝绸之路”申遗 将纳入“十三五”规划

发表于 2017-09-28 14:59 来源:齐鲁网 发布者:齐鲁网 评论:0 浏览:894 分享

10月28日下午,山东省对接“一带一路”战略 推进“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工作座谈会在烟台市举行。

  10月28日,山东省“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工作座谈会在烟台召开。记者从座谈会上了解到,山东将多举措助力“海丝”遗产保护与申遗,把“海丝”申遗纳入全省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山东省副省长季缃绮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文物局局长谢治秀介绍了“海丝”遗产保护申遗工作情况和下步工作安排。青岛、淄博、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滨州8市分管副市长、文广新局和文物局长参加会议。

山东: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一

丝绸之路沿线文化遗产保护和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工作,长岛渔家乐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陆上丝绸之路去年6月已经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海上丝绸之路”申遗,是继陆上丝绸之路、中国大运河成功申遗之后,国家文物局启动的又一项重大线性文化遗产保护战略工程。在此之前,国家文物局已经先后两次将海丝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今年3月召开了“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会议,组织沿线各省进一步申报辖区内遗产点。沿线各省份都高度重视,迅即展开了申遗工作。目前整个“海丝”申遗已是形势逼人,时不我待。

山东北临渤海,南接黄海,拥有3345公里的海岸线,占全国海岸线的六分之一,近海海域面积15.95万平方公里,与全省内陆面积相当。山东自古以来就是海上贸易的重要通道,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也是陆海两条丝绸之路的交汇点,在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

考古发现证明,山东半岛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的文化交流早在史前时期就开始了,庙岛群岛是中日韩文化最先交流的纽带。日本的水稻即是由“山东半岛传到日本中部地区的”。从文献记载看,从春秋时期齐国就非常重视与海外的商业活动。齐桓公时期与朝鲜有了商业往来。《管子》记载,管仲曾建议齐桓公以商贸作为发展国家的主要措施之一,包括主动开展与朝鲜的贸易,山东黄、腄、琅琊港是沿海南北航路的中枢港口。汉武帝时开辟了由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经朝鲜半岛通往日本的海上丝绸之路。唐宋时期登州是北方最大港口,密州板桥镇是宋代北方唯一设有市舶司的港口。元代海运成为南粮北运主要通道,主航线三次变更,到明代增开蓬莱掖县至辽东、天津至辽东两条航线。清代虽实行海禁,烟台、金口、青岛口仍是海上贸易和南北贸易中心。

山东推进“海上丝绸之路”申遗 将纳入“十三五”规划

经调查发现,山东沿海有大量的古代港口、码头、航标、沉船、古建筑等文物点,与“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遗产点约50处,长岛旅游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处。

历史上的山东地区以开放包容的气度,既吸收了多元世界文化,又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往外输出丝绸、瓷器、铜铁器以及茶叶等大宗商品,尤其是与日、韩等的交往尤为密切频繁,形成了中外文化交融独有的“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特征。

  山东成立全国首家省级水下考古专业研究机构

谢治秀介绍,省文物局高度重视“海丝”遗产的保护和申遗工作。组织沿海各市开展了水下文化遗产、沿海近代建筑遗产及海防设施的调研考察工作。2012年11月,我省蓬莱与宁波、泉州、广州、扬州、北海、漳州、福州、南京等八城市联合申报“海上丝绸之路”,项目顺利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海上丝绸之路”有诸多遗产属于水下遗产,而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多部门的行业。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和山东蓝黄经济区战略的实施,“海丝”保护申遗和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成为山东文物工作的紧迫课题。“目前,我省的水下考古力量分布相对分散,亟需整合力量和资源,建立专门机构,强化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谢治秀说,为此,今年2月12日,山东省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复成立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

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已于今年6月份挂牌成立,据悉,中心主要承担全省水下文物的调查、保护、发掘和研究工作,内设办公室、水下考古研究室、技术与装备室、出水文物修复室。谢治秀表示,这是全国首家省级水下考古专业研究机构,标志着山东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和“海丝”申遗迈出了实质性步伐,意义重大,“中心成立后,立即组织沿线各市遴选推荐申遗遗产点,目前已组织专家从56个申报名单中,严格遴选29个上报国家文物局。”

多举措为“海丝”申遗提供科技支撑

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山东文物部门共调查水下疑似点100余处,确认沉船遗址2处,线索14处。通过引进与联合,山东在沿海和内水进行了多次水下文化遗产调查和发掘工作,蓬莱古船、菏泽沉船等的保护利用已经显示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谢治秀表示,目前正在进行的明清沿海海防设施保护总体规划及东平湖水域调查、蓬莱海丝遗产资源调查、庙岛水下遗产资源陆地调查,都为“海丝”申遗工作提供了科技支撑。

目前,山东省文物局正在积极组织省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补助项目资金。全省文物保护和大遗址保护资金每年都对相关遗产点给予了重点支持,指导各地开展了文物保护规划编制、文物本体修缮、展示设施建设工作。针对水下遗产保护严峻的安全形势,山东省文物局、省海洋与渔业厅签署了《关于合作开展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框架协议》,合作建立了山东管辖海域内文化遗产保护联合工作机制。

“海丝”申遗将纳入山东文博事业“十三五”规划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长岛旅游攻略蓬莱市作为联合申报“海丝”世界文化遗产的9个城市之一,已启动了文物保护规划编制、文物本体修缮、展示性设施建设以及环境整治工作。谢治秀表示,目前,登州古港(蓬莱水城)保护和综合整治工程累计投入近7亿元,疏浚了古港港湾,完成水城内村庄搬迁、小海清淤、城墙内外绿化等工程。

谢治秀要求,全省文物部门要学习借鉴大运河申遗工作经验,充分发挥“海丝”申遗工作牵头作用,制定实施工作方案和责任分工,科学确定申遗范围、技术路线和工作要求,加强技术指导,及时交流信息、沟通情况,要把“海丝”保护申遗纳入全省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山东将加强“海丝”保护申遗的调查研究

在谈到“海丝”申遗下一步工作时,谢治秀表示,下一步,全省文物部门在遗产点遴选和价值评估方面,要基于山东“海丝”价值的整体性研究,全面、历史、客观地评估相关城市与“海丝”的关联,还原古代山东海上交通、商贸往来和多元文化融合的真实面貌。

“未来文物部门将更关注港口、航路和造船技术的研究,关注航海贸易、市舶机构及海外贸易大宗货物产地,关注‘海上丝绸之路’已有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关注考古实证的作用。”谢治秀介绍说,下一步,山东省文物局将委托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等单位,全力做好沿海水下考古工作,开展“海上丝绸之路”主题研究,厘清山东“海丝”的主题概念、时空范围、价值特征及线路图等。

据了解,山东省文物局目前已会同山东省财政厅,组织开展“山东半岛沿海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及类型技术规范”课题研究。谢治秀表示,目前已初步确定了6个分课题,“下一步,省文物局将组织设在山东的两个国家文物保护科研基地、有关科研机构和相关市展开课题调研工作。”

规划建设“山东海疆历史文化廊道”

据悉,“十三五”期间,省文物局将组织规划建设“山东海疆历史文化廊道”。“这是山东文物系统在总结实施‘七区两带’文化遗产片区基础上,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山东蓝黄经济区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山东开展“海上丝绸之路”保护申遗工作的具体步骤。

据介绍,“山东海疆历史文化廊道”规划区域范围主要是山东沿海和近海区域,从北向南分别是东营、山东长岛滨州、潍坊、烟台、威海、青岛、日照等七个地市的沿海地带,海域包括渤海及黄海的北部。历史文化遗产主要包括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沿海海防设施、沿海近现代建筑、近海水下文化遗产、黄河三角洲地区盐业遗产、日照沿海龙山文化(含大汶口晚期)遗址群等。

“山东海疆历史文化廊道”建设工程,将整合文物旅游资源,做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展示工程,形成山东海疆历史文化展示廊道。重点实施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工程、沿海海防设施的保护与展示工程、近现代建筑保护与展示工程、山东近海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工程、黄河三角洲盐业遗产保护与展示工程、日照沿海龙山文化(含大汶口晚期)遗址群保护与展示工程等。

0 顶一下

对不起,您所在的会员组没有评论权限。
网友评论

鲁公网安备 370634020001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