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海上安全警示日,为进一步提高公众海上安全出行意识,营造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烟台市海事局结合多年经验,对破解冬季季风防抗难题上进行了经验分享。
据悉,渤海湾冬季季风频繁,其影响力不亚于台风对中国南部海域的侵害;长岛渔家乐尤其是地处渤海湾“C”型海岸构架南岸尖端的烟台海域,受渤海海峡狭管效应影响,迎面侵袭的冬季季风在此叠加生成巨浪,极易诱发海上险情事故。
海上安全警示日 海事局分享冬季季风防抗经验
为从根本上解决冬季季风防抗难题,烟台海事局从规律性研究入手,切实找准小型过路船、锚泊船安全管理问题并对症下药;同时立足创新,自主研发了船舶交通管理值班辅助系统,实现了险情的提前预警预防和及时发现处置,形成了有效的从码头、锚地到近海航路的梯次防控格局。近一个月来,烟台海域多次遭受10级大风侵袭无事故。
重中之重 突出渤海湾客船监管
烟台辖区有各类客运航线20多条,每年有千万名旅客和百万台车辆乘船往来。其中包括烟台至韩国平泽、仁川、济州岛3条国际航线;烟台至大连、烟台至旅顺、蓬莱至旅顺3条省际航线;蓬莱至长岛、龙口至桑岛、芝罘湾至崆峒岛3条陆岛航线;以及长岛至庙岛、北部五岛等10多条岛岛航线,客运安全保障任务十分艰巨。
烟台海事局局长徐增福告诉记者,“客船列‘四类重点船舶’之首,渤海水域列‘六区一线’重点水域之先;防抗冬季季风必须把渤海湾客船安全放在首位,重点在大风的预警预防上狠下功夫;长岛旅游攻略只有执行规定不打折扣,落实措施一丝不苟,才能牵牢客船安全这个‘牛鼻子’,最终赢得季风防控的主动权。”
为避免客船恶劣天气冒险开航,山东省规定海面风力7级及以上时,从事港口旅客运输服务的港口经营人不得允许旅客、车辆上船,特别是烟台至大连等省际客船单次航行时间六七个小时,因此每逢7级以上的大风天气时,海事部门将在大风来临前8个小时取消省际航线客船的开航计划。
烟台海事局指挥中心主任朱孔杰介绍,“为了减少客船航行途中遭遇大风可能,烟台、大连两地海事部门建立了天气预报相互通报机制,任何一方预报的海域风力在7级以上时,客船就要提前停航。另外,我们还通过许多海岛气象站和过往船舶来强化风力实测,一旦遇有7级以上的突风,就及时向在航客船和所属船公司通报以策安全。”
朱孔杰说,“对于航程不到1个小时的陆岛航线,当地海事与气象部门均建立了联动机制,遇有大风天气时实行气象分段精准预报,风力变化情况可精确到开航前半个小时,海事部门依据最新气象下达客船计划,从而避免了无谓停航。”
扼制事故 突出小型过路船防控
近年冬季,山东北部海域发生了“新晨光18”轮、“兴龙舟65”轮等小型过路船翻沉事故,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此,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何建中要求“全力做好寒潮大风的预防预控工作,像抓客船安全一样,把货船防抗寒潮大风工作抓实抓细,尽量减少船沉人亡事故发生”。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思路对头,方法得当,措施得力。为了找准小型过路船事故隐患,烟台海事局深入开展了《山东北部海域冬季大风天气小型过路船舶安全管理研究》,课题组成员采取现场调研、公司调研和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掌握了目前小型过路船舶冬季防抗大风的基本状况。同时,通过对山东北部海域通航环境和气象海浪特点分析,长岛渔家乐旅游小型过路船舶险情、事故规律统计和原因分析,运用风险管理理论,找出船舶交通安全风险源,对风险源进行评估和控制,健全完善相应制度,特别是提出了建立渤海湾“四联”机制,即信息资源联网、风险隐患联防、动态监管联控、执法应急联动,最终形成小型过路船舶监管合力。
如,大风来临前,须重点强化小型船舶货舱舱盖风雨密、关键性机电设备、消防救生设备,货物装载、平舱和系固的管理,以及船员实操和应急反应能力的检查,对不符合开航条件的船舶坚决不予放行。大风影响期间,通过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TS)强化小型过路船舶监控:依据船舶载货、船龄等因素对小型船舶进行安全风险评估,找出高风险、较高风险等级的小型船舶,VTS在电子海图上进行分类标识,重点监控;依据小型船舶风险等级,差异化抽查小型船舶值班情况。
山东海事局局长袁宗祥全程参与该课题评估后认为,“近些年山东辖区小型过路船舶发生多起重大事故,‘小船闯大祸’现象突出,课题中提到的‘四联’等措施对于小型过路船舶监管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下一步,结合小型过路船舶课题提出的监管措施,研究建立针对砂石船等小型船舶的‘四联八环’长效监管机制,切实做好小型过路船舶安全监管工作。”
防患未然 确保锚泊船避风安全
烟台辖区地处山东半岛北部沿海水域,共有21处对外公布的锚地和1个船舶习惯锚泊区。由于北面临海,受冬季北风、西北风影响,船舶锚泊避风效果较差。冬季寒潮大风期间,锚泊船舶多时可达200余艘,部分锚地抛锚船数量超出锚地容量的3倍以上,加上沿海浅水区多、养殖区密集,且存在海底光缆、电缆、自来水输水管道等复杂因素,船舶锚泊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为找准锚泊船事故隐患,烟台海事局去年以来专门开展了《山东北部海域冬季大风天气锚泊船舶安全管理研究》,并将课题研究成果及时转化,针对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补救等工作实际,归纳提炼出锚泊船管理“八环工作法”,打造了锚泊船从计划抛锚-—选择锚位-—起锚开航的整个过程环环相扣的安全链条。
锚泊船管理“八环工作法”主要包括气象跟踪、预警发布、资料搜集、分类标识、安全评估、四级监控、抽查点名、应急处置8个关键环节。气象跟踪是及时接收专业气象、海浪实况速报;观察实测海面风浪实况。预警发布是指及时播发海上风险预警信息、航行安全信息。资料搜集重点搜集记录船舶及其代理人的手机号码,核实船舶载货情况。分类标识是对客船、危险品船、小型货船在监控显示器上分类重点标识。安全评估重在掌握锚地通航环境,评估锚泊安全状况,合理安排、调整锚泊位置。四级监控是根据风力情况分级对小型船舶、中型船舶及大型船舶采取针对性的监控措施山东长岛。抽查点名是在大风期间,抽查锚泊船舶值班情况及防抗措施。应急处置是当船舶发生走锚险情时,及时采取处置应对措施,避免次生事故发生。
自去年锚泊船管理“八环工作法”推行以来,烟台海事局先后开展安全评估12次,评估船舶627艘次,排查确定高风险船舶175艘次,及时发现并成功处置“小康1”轮等28艘船舶走锚险情,组织辖区1300余艘次锚泊船舶成功防抗11次7级及以上大风天气,期间未发生一起船舶锚泊安全事故。
朱孔杰说,“对于航程不到1个小时的陆岛航线,当地海事与气象部门均建立了联动机制,遇有大风天气时实行气象分段精准预报,风力变化情况可精确到开航前半个小时,海事部门依据最新气象下达客船计划,从而避免了无谓停航。”
扼制事故 突出小型过路船防控
近年冬季,山东北部海域发生了“新晨光18”轮、“兴龙舟65”轮等小型过路船翻沉事故,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此,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何建中要求“全力做好寒潮大风的预防预控工作,像抓客船安全一样,把货船防抗寒潮大风工作抓实抓细,尽量减少船沉人亡事故发生”。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思路对头,方法得当,措施得力。为了找准小型过路船事故隐患,烟台海事局深入开展了《山东北部海域冬季大风天气小型过路船舶安全管理研究》,课题组成员采取现场调研、公司调研和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掌握了目前小型过路船舶冬季防抗大风的基本状况。同时,通过对山东北部海域通航环境和气象海浪特点分析,小型过路船舶险情、事故规律统计和原因分析,运用风险管理理论,找出船舶交通安全风险源,对风险源进行评估和控制,健全完善相应制度,特别是提出了建立渤海湾“四联”机制,即信息资源联网、风险隐患联防、动态监管联控、执法应急联动,最终形成小型过路船舶监管合力。
如,大风来临前,须重点强化小型船舶货舱舱盖风雨密、关键性机电设备、消防救生设备,货物装载、平舱和系固的管理,以及船员实操和应急反应能力的检查,对不符合开航条件的船舶坚决不予放行。大风影响期间,通过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TS)强化小型过路船舶监控:依据船舶载货、船龄等因素对小型船舶进行安全风险评估,找出高风险、较高风险等级的小型船舶,VTS在电子海图上进行分类标识,重点监控;依据小型船舶风险等级,差异化抽查小型船舶值班情况。
山东海事局局长袁宗祥全程参与该课题评估后认为,“近些年山东辖区小型过路船舶发生多起重大事故,‘小船闯大祸’现象突出,课题中提到的‘四联’等措施对于小型过路船舶监管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下一步,结合小型过路船舶课题提出的监管措施,研究建立针对砂石船等小型船舶的‘四联八环’长效监管机制,长岛旅游切实做好小型过路船舶安全监管工作。”
防患未然 确保锚泊船避风安全
烟台辖区地处山东半岛北部沿海水域,共有21处对外公布的锚地和1个船舶习惯锚泊区。由于北面临海,受冬季北风、西北风影响,船舶锚泊避风效果较差。冬季寒潮大风期间,锚泊船舶多时可达200余艘,部分锚地抛锚船数量超出锚地容量的3倍以上,加上沿海浅水区多、养殖区密集,且存在海底光缆、电缆、自来水输水管道等复杂因素,船舶锚泊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为找准锚泊船事故隐患,烟台海事局去年以来专门开展了《山东北部海域冬季大风天气锚泊船舶安全管理研究》,并将课题研究成果及时转化,针对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补救等工作实际,归纳提炼出锚泊船管理“八环工作法”,打造了锚泊船从计划抛锚-—选择锚位-—起锚开航的整个过程环环相扣的安全链条。
锚泊船管理“八环工作法”主要包括气象跟踪、预警发布、资料搜集、分类标识、安全评估、四级监控、抽查点名、应急处置8个关键环节。气象跟踪是及时接收专业气象、海浪实况速报;观察实测海面风浪实况。预警发布是指及时播发海上风险预警信息、航行安全信息。资料搜集重点搜集记录船舶及其代理人的手机号码,核实船舶载货情况。分类标识是对客船、危险品船、小型货船在监控显示器上分类重点标识。安全评估重在掌握锚地通航环境,评估锚泊安全状况,合理安排、调整锚泊位置。四级监控是根据风力情况分级对小型船舶、中型船舶及大型船舶采取针对性的监控措施。抽查点名是在大风期间,抽查锚泊船舶值班情况及防抗措施。应急处置是当船舶发生走锚险情时,及时采取处置应对措施,避免次生事故发生。
自去年锚泊船管理“八环工作法”推行以来,烟台海事局先后开展安全评估12次,评估船舶627艘次,排查确定高风险船舶175艘次,及时发现并成功处置“小康1”轮等28艘船舶走锚险情,组织辖区1300余艘次锚泊船舶成功防抗11次7级及以上大风天气,期间未发生一起船舶锚泊安全事故。
创新求变 确保险情早发现早处置
“险情处置高效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判断、早处置,以往我们得到船舶险情信息途径,一是接收船舶或有关单位报告,时间略有延迟;二是VTS值班员通过屏幕判断,但辖区船舶数量众多,监控难度大。如何进一步提高VTS值班效能,主动发现船舶异常行为,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烟台VTS值班辅助系统’的初衷。”烟台船舶交通管理中心负责人王志利如是说。
近日,国内领先的“烟台VTS值班辅助系统”投入使用。该系统共分为信息资源整合、值班规范化、交管辅助决策、船舶异常行为监测、智能信息播报等5个模块,通过数据驱动结合知识驱动形成的特有船舶行为识别技术,为VTS值班赋予了前所未有的人工智能辅助能力。
以信息资源整合模块为例,烟台海事局打破了传统VTS系统的信息孤岛,综合应用了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船舶主动播报数据、船舶动态2.0中船舶资料库和博懋公司的船舶资料库,实现了装有AIS Class A船舶信息的100%准确识别,装有Class B船舶(主要是渔业船舶)82%的识别率,解决了原本VTS系统中船舶识别准确性差的问题。同时联系各方,引入了进口岸申报、作业计划、签证信息、查验信息、滞留船舶信息、重点跟踪船舶信息和协查船舶信息;接入了专业气象、水文预报及潮高即时数据供值班人员参考,解决了过去值班员对船舶详细情况了解不够,对天气海况掌握不准等问题。
特别以船舶异常行为监测模块为例,通过大量分析VTS和AIS系统记录的船舶航行历史数据,自动发现各种异常行为,主要包括:区域异常,如偏离航道或习惯航路、进入某类船舶通常不会进入的区域;速度异常,如航速超出正常范围、加减速行为反常、非正常抛锚;时间异常,如被禁止或不适宜夜航的船舶夜航;航向异常,如不按照分道通航制要求航行、在非习惯转向区域转向、转向的角度或速度反常、有类似搜救的转向行为;以及船舶AIS信号异常关闭等其它情况。通过对异常的早发现、早处置,最大限度地消除隐患,减少船舶事故的发生。
冬季季风防控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以事先预警预防和事中控制为主,以事后补救为辅。为进一步提升整体防控能力和水平,烟台海事局还充分借鉴防抗台风经验,把防台预案及工作措施移植到冬季季风防控。
烟台海事局局长徐增福告诉记者,“季风防控容不得丝毫大意和半点马虎,必须如履薄冰压实责任,从严从细一抓到底,力求万无一失,要以安全、便捷、畅通的水上交通态势,来回报各级政府和广大百姓的热切期待。”